CFPB 放弃 BNPL 规则,监管政策迎来重大转变
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近日做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决定,宣布计划撤销其于2024年5月发布的关于先买后付(BNPL)产品的解释性规则。这一举措意味着金融监管领域即将迎来显著的变化。
这份解释性规则在最初发布时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它旨在将传统上严格适用于信用卡的一系列消费者保护措施,如赋予消费者争议解决权以及退款权利等,延伸至BNPL产品领域。其出发点是保护消费者在使用BNPL服务过程中也能享受到与信用卡类似的权益保障,避免消费者因新兴支付方式缺乏监管而面临权益受损的风险。
然而,这一规则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该规则发布后,一家专注于金融科技的行业组织对其发起了质疑,理由集中在实施过程以及规则对短期、免息BNPL贷款的适用性上。行业组织认为,短期、免息的BNPL贷款与传统的信用卡消费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将信用卡的监管规则直接套用于此类业务可能并不合适,这不仅可能给消费者带来额外负担,也会对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CFPB的这一决定在一个与该机构以及上述金融科技行业组织之间进行中的诉讼相关法律文件中被披露。在此次法律纠纷里,该行业组织对规则的实施过程及其对短期、免息BNPL贷款的适用性提出了正式质疑,双方陷入法律角力。由于案件情况复杂,为了后续能有更妥善的处理方式,双方共同请求暂停审理此案,而CFPB也抓住这个机会正式撤回了该规则。
这一决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现任政府启动的更为广泛的监管回滚计划相契合。自从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CFPB在监管政策上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已经缩减了前任政府引入的多项执法和规则制定工作。这种政策转变清晰地反映出政府对金融部门监管采取了一种相对更为克制的态度,不再像前任政府那样大举推进严格监管举措,而是寻求一种更为平衡的监管模式。
对于BNPL提供商而言,CFPB撤回其产品解释性规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该规则的撤回预计将减少联邦政府对这一行业的监管审查力度。BNPL作为一种新兴支付方式,在过去几年里迅速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购物灵活性,尤其是在一些大额消费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监管放松,意味着这些提供商可以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自由发展,不必过于担忧高额的合规成本和过于繁琐的监管要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联邦层面的监管压力减小,但这可能会导致州监管机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更加关注该行业。这些地方监管力量和维权组织一直对消费者保护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他们担心CFPB规则的变化会使消费者保护方面出现漏洞。例如,州监管机构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对BNPL产品的监管,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和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也可能加强对该领域的监督,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消费者注意其中的风险。这就使得BNPL行业未来可能需要在更加分散的监管环境中应对挑战,不同州的政策差异和各类权益保护组织的不同要求,都给行业参与者带来了新的考验。
除了BNPL规则的变化,CFPB在2025年3月还做出了另一个引人关注的举动——撤回了针对Zelle支付网络运营商Early Warning Services (EWS) 和几家大型银行的诉讼。这一诉讼曾在2024年发起,当时指控这些公司未能有效解决Zelle平台上普遍存在的欺诈问题。EWS的官员对于诉讼坚决反驳,他们在邮件声明中为公司处理欺诈案件的方式进行了辩护,称该诉讼缺乏事实依据,是基于错误的法律和事实前提。
而消费者银行家协会的代表也站出来支持这些银行,他们在电子邮件声明中强调,银行在运营Zelle支付网络时完全遵守了相关法律要求。这一事件同样是在现任政府缩减前任政府发起的诉讼努力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反映出不同政府在对待金融监管诉讼上的态度差异。